春意盎然,又到了郊游踏青時節(jié)。周末晴好,很多市民出去掃墓、踏春。“出門一趟,帶回野菜一大把”,這成為不少出游市民的寫照,但是記者從我市部分醫(yī)院急診科了解到,因進食野菜惹病上身的還真不少。專家提醒,預防毒鮮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是不采摘、不食用。
劉女士上周六帶著全家去黃陂掃墓,掃墓結束后,全家就在山上游覽一番,還就地采摘了不少野菜回來,有些甚至她連名字都不知道。
中午,劉女士將野菜剁碎混著肉末一起,為全家做了一餐野菜餃子,沒想到傍晚的時候,全家就出現了腹瀉癥狀,就醫(yī)診斷為“食物中毒”。
而方先生一家則是進食了采摘回來的蘑菇中毒,方先生表示,只是聽說顏色艷麗的蘑菇不能吃,他特意找了山上碎木邊上的白色蘑菇采摘,沒想到還是出事了。
對此,武漢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專家康康姐表示,目前正值清明掃墓踏青的高峰期,一些市民在踏青時有采摘野菜、野蘑菇食用的習慣,但鑒別僅憑肉眼或經驗是不可靠的。由于一些有毒蘑菇與食用蘑菇外形相似,所以極易出現誤食中毒現象。預防毒鮮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是不采摘、不食用。如果想吃野菜,不妨去正規(guī)菜市場選購經過嚴格挑選的野菜,如果一定要自己采挖,最好選擇遠離化工廠、污水帶和公路兩側的野外;陌生野菜盡量不要食用。即便是安全可食用的野菜,對于有特殊疾病的市民,也要遵循醫(yī)生建議食用。
相關閱讀
野菜品種繁多,有些野菜有毒;有些野菜有中藥性能;有些烹調不恰當會產生毒性。據衛(wèi)生專家介紹,常見會引起中毒的野菜有:黃花菜、苦刺花、茉莉花、水蕨菜、水芹菜、板藍根等。
黃花菜:食用前先用清水浸泡,再用沸水漂燙,棄湯后加工烹調,無苦澀味時方可食用,每次食用不宜過量,未煮熟煮透時不可食用。
苦刺花、水蕨菜、板藍根等藥食同源野菜:大多性寒未苦,須用開水漂洗,無苦澀味時方可食用。食用不宜過多,防止發(fā)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
黃花菜:食用前先用清水浸泡,再用沸水漂燙,棄湯后加工烹調,無苦澀味時方可食用,每次食用不宜過量,未煮熟煮透時不可食用。
苦刺花、水蕨菜、板藍根等藥食同源野菜:大多性寒未苦,須用開水漂洗,無苦澀味時方可食用。食用不宜過多,防止發(fā)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
別吃不認識的野菜
據衛(wèi)生專家介紹,首先要掌握了解山茅野菜的相關知識,把握好食用量,不輕易食用自己不了解、沒有食用過的山茅野菜,也不到園邊田頭亂采摘野菜食用。即使是可食野菜,根據品種的不同,食用方法也不相同。一些季節(jié)性采摘的野菜,如黃花菜、蕨菜等,由于采摘時間短、數量多,可以用開水燙煮去毒后,曬成干菜長時間保存。
吃野菜最起碼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無毒,遇有不認識或難以辨別的野菜,切不可盲目采食。生長在路邊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車廢氣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不宜采食。生長在化工廠河邊或附近的野菜,因化工廠排放的廢水中有毒物質含量較高,也不要采摘。野菜能吸附空氣中的塵埃和固體懸浮物,再加上春季是蟲卵復生的季節(jié),因此,山茅野菜應徹底洗燙后再食用。
疏肝、健胃、清熱、愈潰瘍、消腫。用于"木布"病遷不愈,胃脘嘈雜、灼痛,肝熱痛,消化不良,呃逆,吐瀉膽汁,壞血和煙汁樣物(即赤白痢疾),急腹痛、黃水病、臟腑痞瘤,食物中毒以及陳舊內科疾病,浮腫、水腫等。
健客價: ¥150本品適用于因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痢疾桿菌、大腸埃希菌、克雷伯氏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梅毒螺旋體及衣原體等對本品敏感的病原體引起的下列感染: 1. 尿道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前列腺炎、淋病、膀胱炎、附睪丸炎、宮內感染、腎盂腎炎、腎盂炎、腎盂膀胱炎等。 2. 淺表性化膿性感染:痤瘡、扁桃體炎、肩周炎、毛囊炎、膿皮癥、癤、癤腫癥、癰、蜂窩組織炎、汗腺炎、皮脂囊腫
健客價: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