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貧血是指慢性腎功能衰竭導致的貧血。當血清肌酐超過3.5毫克/100毫升時,絕大多數(shù)病員會出現(xiàn)貧血。
主要是因為:
①腎臟產(chǎn)生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
?、谘写嬖谝种萍t細胞生成的物質(zhì);
?、蹱I養(yǎng)不良,缺鐵或葉酸等。
因此,治療腎性貧血除治療腎臟病外,應視病情酌補鐵劑或葉酸,重則合并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等。
腎性貧血按中醫(yī)辨證多為氣陰兩虛、脾腎氣虛、脾腎陽虛型,與脾腎兩臟有關(guān),因此治療腎性貧血常需要健脾生血。
中醫(yī)學認為,“脾為生化之源”,“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以后天補先天”,只有健脾和胃,增強機體對飲食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吸收,血液才得以正常生成。脾氣健旺,腎臟才得以充養(yǎng)。
1.生活的調(diào)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劇烈活動、勞累。體位改變應緩慢進行,以免產(chǎn)生急性腦缺血而暈倒。
2.飲食的調(diào)攝:多吃綠色蔬菜和含鐵量高的食物,如蛋黃、牛肉、肝、腎、海帶、豆類等。不飲茶,茶葉中的鞣酸會阻礙鐵質(zhì)的吸收。
胃酸缺乏(如萎縮性胃炎、胃切除術(shù)后)者可適當口服些稀鹽酸。鹽酸能將食物中的鐵游離化,增加鐵鹽的溶解度,有利吸收。
吃一些維生素C,有利食物中鐵的吸收。使用傳統(tǒng)的鐵鍋煎炒食物,鍋與鏟之間的磨擦會產(chǎn)生許多微小的碎屑,在加熱過程中,鐵可溶于食物之中,故鐵鍋是一種很好的補血器皿。
3.食療補血
?、偕徸庸饒A湯:蓮子、桂圓肉各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將蓮子泡發(fā)后去皮、心洗凈,與洗凈的桂圓肉、紅棗一同放入沙鍋中,
加水適量煎煮至蓮子酥爛,加冰糖調(diào)味。睡前飲湯吃蓮子、紅棗、桂圓肉,每周服用1~2次。此方具有補心血、健脾胃功效,
適用于貧血乏力、神經(jīng)衰弱、心悸、健忘、睡眠不安等。
②豬肝粥:豬肝(其它動物肝臟也可)100~150克,粳米100克。先將豬肝洗凈切碎,與粳米一同入鍋,加水1000克及蔥、姜、油、鹽各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zhuǎn)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1劑,分數(shù)次食用。此方具有益血補肝、明目的功效,
適用于血虛萎黃、貧血、慢性肝炎、夜盲、青光眼等癥。
?、郛敋w羊肉:湯山羊肉400克切塊,黃芪、黨參、當歸各25克(紗布袋裝),同放沙鍋內(nèi),加水1000毫升,文火煨煮,至羊肉爛時放入生姜25克和食鹽適量,吃肉喝湯,經(jīng)常食用。此方最適宜于脾腎陽虛貧血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