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質期長=防腐劑多,這是真的嗎
不同的食物由于成分的不同,都有著不同的保質期限,這本來是由食物本身和一些保存手段所決定的。但是現代食品工業(yè)催生了食品添加劑,其中也包括防腐劑,使得很多食物只要直接添加就可以將保質期延長。有的人說:保質期越長就是防腐劑添加的越多,所以對那些標識出來保質期長的食物是絕對不能吃的,不然就是吃了一肚子的防腐劑。那么這是不是真的呢?到底有什么因素能夠決定食物能夠放多久,也就是保質期呢?
什么是保質期?
我們所熟悉的保質期其實主要指兩種名稱,一個叫做最佳食用期限(也稱為保質期),另一個叫最短食用日期(也稱為保存期)。最佳食用期限是指在這段時間內食物的品質是最好的,如果已經超過這個時間,但是色、香、味沒有改變,仍然可以食用。而保存期,則是指如果超過這個期限,食物是不能食用的,所以保質期比保存期的時間要短。
在我國的《食品安全法》中,關于食品保質期給予了這樣的解釋: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例如0℃~4℃)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合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包裝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這里有兩個主要決定因素,一個是貯存條件,一個是品質,缺一不可。一般的貯存要求冷藏、避光、陰涼、干燥等,沒有注意這些保存條件,很有可能影響食物的保質期,使食物提前腐敗變質。
以牛奶為例,在保質期內,牛奶的品質,包括營養(yǎng)成分、香味、口感等都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在還沒有腐敗變質的時候,仍然可以食用,但是品質會有所下降。
怎樣確定保質期?
保質期是通過《藥典》的規(guī)定和實驗數據共同決定的。在實驗方面,包括微生物、理化和感官檢查等三方面。微生物實驗包括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的數量;理化實驗則會檢查渾濁度、黏稠度、酸堿度和維生素成分變化等;感官檢查是專業(yè)人員對食物的色、味、形等質量進行評估,判斷食品變質的時間。之后,根據這些指標確定的時間,再乘上系數在0.7-0.8左右,就可以得到食物的保質期。
這兩個都是《食品衛(wèi)生法》在不同階段的要求依據,目前是要求執(zhí)行食品保質期的規(guī)定,現在大多數都是以保質期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