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法林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口服抗凝藥之一,其療效確切、費用低廉、安全性好、能顯著降低腦卒中風險且出血率低,成為血栓栓塞性疾病診療指南中所推薦的藥物。
1適應證
1.可用于靜脈血栓栓塞和肺栓塞的一級和二級預防;
2.髖關節(jié)手術和婦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栓的一級預防;
3.特發(fā)性或遺傳因素、特定的疾病狀態(tài)或可逆因素引起的復發(fā)性血栓栓塞的預防;
4.心臟瓣膜置換術或心房顫動患者動脈系統(tǒng)栓塞的預防;
5.再發(fā)心肌梗死等心臟血栓事件的預防。
2禁忌證
1.華法林的治療窗很窄,在應用中應注意規(guī)避其禁忌證:
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壓、感染性心內膜炎、心包炎或心包積液、過敏及外傷者禁用。
3.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4.于近日擇期手術和術后3天及行腦、脊柱和眼科手術者禁用。
5.對維生素K嚴重缺乏者,可及時停藥。
6.華法林易通過胎盤屏障,可致畸胎,導致流產及死胎,妊娠早期服用可致「胎兒華法林綜合征」;妊娠晚期服用可引起母體和胎兒出血、死胎。對先兆流產、妊娠期婦女禁用。
3注意事項
華法林的血藥濃度易受遺傳、年齡、合并疾病等因素影響,導致國際標準化比率(INR)的升高或降低,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更應高度警惕:
1.嚴格掌握適應證,在無凝血酶原測定的條件時切不可濫用本品。在治療前,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醫(yī)學文獻同時協調考慮華法林的藥動學、藥效學以及患者個體狀況(種族、順應性、適應性等),確定患者特有的INR范圍。
2.個體差異較大,治療期間應嚴密觀察病情,并依據凝血酶原時間INR值調整用量。注意監(jiān)測患者的肝功能和白蛋白水平,對于低蛋白血癥的患者,當同時應用血漿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應注意用藥監(jiān)護,及時調整劑量,必要時停用。對于肝功能損害的患者在應用華法林時應權衡利弊,尤其要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中藥成分不能忽視。
治療期間還應嚴密觀察口腔黏膜、鼻腔、皮下出血及大便隱血、血尿或肢體麻木、無誘因的頭痛、視力減退、呼吸困難等。用藥期間應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操作,選期手術者應停藥7天,急診手術者需糾正PTINR值≤1.6,避免過度勞累和易致損傷的活動。
3.若發(fā)生輕度出血或凝血酶原時間已顯著延長至正常的2.5倍以上,應即減量或停藥。嚴重出血可靜脈注射維生素K110~20mg,用以控制出血,必要時可輸全血、血漿或凝血酶原復合物。
4.由于本品系間接作用抗凝血藥,半衰期長,給藥5~7日后療效才可穩(wěn)定,因此維持量足夠與否務必觀察5~7天后方能定論。
5.加強對患者的用藥教育和隨訪工作。叮囑患者于每晚固定時間服藥,漏服藥物超過4h不應補服。出院后的穩(wěn)定期應定期監(jiān)測INR值,不要隨意改變飲食結構。
4藥物、食物間相互作用
影響華法林抗凝強度的藥物、食物有很多,治療期間應避免與可縮短或延長華法林作用時間的聯用藥。
1.增強本品抗凝作用的藥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水楊酸鈉、吲哚美辛、保泰松、對乙酰氨基酚等;與紅霉素、氯霉素、某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與胰高血糖素、奎尼丁、來氟米特、奎寧、甲苯磺丁脲、甲硝唑、別嘌醇、苯碘達隆、西咪替丁、氯貝丁酯、右旋甲狀腺素等。
2.降低本品抗凝作用的藥物有苯妥英鈉、巴比妥類、口服避孕藥、雌激素、考來稀胺、利福平、維生素K類、氯噻酮、螺內酯、撲米酮、皮質激素等。
3.不能與本品合用的藥物有鹽酸腎上腺素、阿米卡星、維生素B12、間羥胺、縮宮素、鹽酸氯丙嗪、鹽酸萬古霉素等。
4.與水合氯醛合用,可使后者的藥效和毒性均增強,應減量慎用。維生素K吸收障礙或合成下降也影響本品的抗凝作用。
5.在治療期間進食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應盡量穩(wěn)定,含維生素K主要來源于綠色蔬菜葉,如葡萄柚、芒果、大蒜、生姜、洋蔥、海藻等,大劑量服用或不穩(wěn)定食用可引發(fā)華法林的并發(fā)癥。
5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
華法林過量易致各種出血,早期表現有瘀斑、紫癜、牙齦出血、鼻出血、傷口出血經久不愈、月經量過多等。出血可發(fā)生在任何部位,特別是泌尿道和消化道。腸壁血腫可致亞急性腸梗阻,也可見硬膜下顱內血腫和穿刺部位血腫。
偶見惡心、嘔吐、腹瀉、瘙癢性皮疹、過敏反應及皮膚壞死。大量口服甚至出現雙側乳房壞死、微血管病或溶血性貧血以及大范圍的皮膚壞疽,一次量過大時尤其危險。
臨床上若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如衰弱、寒戰(zhàn)、發(fā)熱、咽痛、白細胞減少或高敏反應、皮疹時,應停藥;若出現壞疽應立即停藥,給予維生素K1及肝素抗凝;反復家族性血栓或遺傳性家族性蛋白C缺乏癥者應及時檢查并合并肝素治療數日。
當PT已顯著延長至正常值的2.5倍以上或發(fā)生少量出血傾向時,應立即減量或停藥;當PT超過正常值的2.5倍(正常值為12秒)、凝血因子Ⅱ活性降至正常值的15%以下或出現出血時,也應立即停藥。
嚴重時可用維生素K1口服(4~20mg)或緩慢靜脈注射(10~20mg),用藥后6小時PT可恢復至安全水平;也可輸入冷凍血漿沉淀物、新鮮全血、血漿或凝血酶原復合物。
某些患者發(fā)生大出血,但又不能停用抗凝血藥,則最好單獨采用凝血因子替代性輸注,不給予維生素K1。
本藥過量應根據INR結果、是否出血以及臨床情況選擇治療方法,可通過停藥逆轉本藥的抗凝效應,必要時可口服或胃腸外給予維生素K1。若需要緊急逆轉本藥的效應,可考慮使用凝血酶原復合物、新鮮冷凍血漿、活化的凝血因子Ⅶ。但這些藥物僅在特殊或危及生命的出血時作為二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