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別名:小兒尖端扭轉型室速
(一)治療尖端扭轉型室速是一種危急癥,目前治療手段多樣,在積極治療原發(fā)誘因基礎上,積極采用藥物復律十分重要。因先天性和獲得性兩類原因所致尖端扭轉型室速的發(fā)病機制有不同,治療也存在差別,分別敘述如下。
1.獲得性長Q-T間期綜合征并尖端扭轉型室速
(1)糾正或解除病因。
(2)提高基礎心率: ①異丙腎上腺素:目前認為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藥,機制是其能提高基本心搏的頻率,使心室復極一致,縮短Q-T間期。一般采用靜脈滴注,以0.06~0.1μg/(kg·min)(2~8μg/min)持續(xù)靜脈滴注,先小劑量后大劑量,使心室率在90~110次/min。 ②阿托品:阿托品可提高心室率,一般采用靜脈注射每次0.03mg/kg,每半小時1次,對高度房室結傳導阻滯誘發(fā)的TDP者有效,對高度希氏阻滯者引發(fā)TDP者可使心房率增快并加重阻滯程度,進一步增加心動過速的危險性。對藥物引起TDP而與房室傳導阻滯無關的長Q-T間期綜合征患者,其療效不一,許多病例無效。
(3)補鉀治療:體內鉀鎂離子與心肌復極密切相關,低鉀鎂可使心電圖上出現(xiàn)Q-T間期延長,U波明顯,此為誘發(fā)TDP的基礎。由于鉀離子主要在細胞內,機體缺鉀時血鉀濃度不一定過低,但可引起TDP,所以TDP發(fā)作時,不論有無低血鉀,均可補鉀治療,一般靜脈滴注0.3%氯化鉀,甚至可達0.5%,總量75~100mg/(kg·d)。
(4)補鎂治療:硫酸鎂治療TDP近年報道漸增多,認為是一種簡單、有效而安全的方法,Tzivoni報道3例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其血清鉀、鎂均正常,用異丙腎上腺素、利多卡因等治療無效,用25%硫酸鎂8ml靜脈注射,TDP得到有效控制,廣東醫(yī)學院兒科1例TDP用異丙腎上腺素控制不完全,后與25%硫酸鎂0.2ml/kg靜脈滴注合用,逐漸控制TDP發(fā)作。用法:25%硫酸鎂,0.2ml/kg,濃度<1%。鎂劑治療TDP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因為硫酸鎂使用后,心室率及Q-T間期無改變,說明硫酸鎂不是縮短心室率復極而對TDP發(fā)揮治療作用。目前認為,治療機制可能與下列幾方面有關: ①鎂是鈣離子天然拮抗藥,可能對早期后除極有抑制作用。 ②補充體內鎂的缺乏?,F(xiàn)已知,鎂是人體細胞內僅次于鉀離子即處于第2位的陽離子,與體內300多種酶活性有關,機體缺乏鎂時,可導致這些鎂,尤其是與ATP有關酶的功能不足。體內的鎂離子僅有1%存在于血液中,即使鎂缺乏,血鎂濃度仍可在正常水平。但可引起明顯的病理生理作用。如細胞膜的鈉鉀ATP酶功能不足,使鉀離子不能進入細胞內,鈉離子不能釋放出細胞外,從而誘發(fā)TDP的發(fā)生。 ③鎂離子可抑制交感神經節(jié),減低心肌應激性,對消除異位心律有作用。成人一般以25%硫酸鎂10ml緩慢靜脈注射后,再用0.5%~1%硫酸鎂溶液250~500ml靜脈滴注,維持5~7天。 ④靜脈滴注鎂劑可引起血壓降低,故在使用前應評估心功能和血壓狀況。
(5)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室性心動過速的首選藥,但對TDP的療效評價不一,張乾忠報道用利多卡因靜脈滴注(5%葡萄糖液 利多卡因200mg,8~10滴/min),治療2例長Q-T間期伴TDP有效。段氏報道3例利多卡因治療有效,并認為,一般劑量對心肌傳導、收縮及血流動力學方面均無不良影響,且對浦肯野纖維和心室肌交界處的傳導有一定改善,從而消除雙向或單向傳導阻滯,有利于終止折返,故可用于TDP。但需注意,利多卡因對缺血心肌有延長復極作用,對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以及基礎心率緩慢者不宜使用。
(6)維拉帕米:TDP發(fā)作在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無效時,可使用維拉帕米,但不宜作第一線藥物。Grenadier對4例多種治療無效的TDP患者使用維拉帕米3例終止,且未反復。維拉帕米治療TDP機制不清,可能包括兩方面:①抑制心肌細胞膜鈣離子內流而抑制早期后除極的發(fā)生;②非競爭性地降低交感神經和增加迷走神經張力的作用,使用劑量0.1~0.2mg/kg,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一次量不超過5mg。
(7)直流電擊復律:直流電擊復律用于TDP尚有爭議。一種認為電復律會損傷心肌使病情惡化;另一種認為低能量的直流電電擊對心肌并無明顯損傷,故應適時采用直流電復律術,以免轉為心室顫動后導致更為嚴重的心肌損傷改變。國內段氏報道8例TDP,用100~300J電復律26次,17次取得成功,9次失敗(2例電擊后心臟驟停,1例轉為室顫而死亡,6次電擊后仍為TDP)。但需要注意,在低血鉀、嚴重心臟傳導阻滯、藥物中毒情況下慎用。
2.先天性長Q-T間期綜合征并尖端扭轉型室速
(1)避免劇烈運動。
(2)交感神經類藥物和腎上腺素類藥物:避免使用交感神經類藥物和腎上腺素類藥物,但有作者認為先天性者同時存在心動過緩依賴和腎上腺素依賴,并有報道應用異丙腎上腺素有效,但需慎用。
(3)β受體阻滯藥:為首選藥物,普萘洛爾0.05~0.15mg/kg,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一次量不超過3mg。
(4)苯妥英鈉:使Q-T間期縮短,對控制尖端扭轉型室速可能有效。
(5)起搏器或手術:對頑固性發(fā)作者,安裝起搏器或手術治療。對于藥物治療無效可作左側交感神經節(jié)切除。反復發(fā)作暈厥易致心臟性猝死,可用埋藏式心臟自動復律除顫器。經確診為LQTS即便無癥狀也應長期服用普萘洛爾(心得安),2mg/(kg·d),分3次,必要時可增大至3~4mg/kg,可減少暈厥發(fā)作及心臟性猝死,平時避免情緒激動,體力勞動,以防引發(fā)暈厥,導致心臟性猝死。禁忌用兒茶酚胺類及IA、IC及Ⅲ類抗心律失常藥。
(二)預后未經治療的有癥狀患者,首次暈厥發(fā)作后第1年的病死率大于20%,10年內病死率高達50%。近年,以β受體阻滯藥藥物為主,輔以心臟起搏及左側心交感神經節(jié)切除術治療,已使5年病死率降至3%~4%。 LQTS是由于離子通道不同、遺傳基因異常所致。以分子遺傳學手段了解LQTS產生的不同機制,從而為建立完善治療策略開辟新的途徑。基因治療無疑對LQTS治療展示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此外,根據目前對LQTS亞型的研究,有助于考慮新的治療對策。但LQTS的根治,將有賴于基因治療。
小兒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小兒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小兒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找醫(yī)生
更多 >小兒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 青羊區(qū) 三級甲等
-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 北碚區(qū) 三級甲等
-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鼓樓區(qū) 三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