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腺瘤別名:肝細胞腺瘤
臨床表現隨腫瘤大小、部位及有無并發(fā)癥而不同。早期常無癥狀,多在查體或上腹部其它手術中被發(fā)現。腫瘤較大,壓迫鄰近器官時,可出現上腹脹滿,納差,惡心或隱痛。5%~10%無任何癥狀,系查體或手術時偶然發(fā)現。約1/3的肝腺瘤病人有腹塊及近期發(fā)生的右上腹疼痛,性質可為隱痛,并有惡心、納差等不適;但當腫瘤發(fā)生破裂出血時,病人可出現突發(fā)的右上腹劇痛,查體可發(fā)現腹肌緊張,局部壓痛、反跳痛,嚴重者病人可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現;黃疸及發(fā)熱偶見。應引起臨床工作者注意的是HCA不僅有破裂出血的傾向,而且還有惡變?yōu)楦渭毎伟┑臐撃?。上腹部發(fā)現腫塊,表面光滑,質較硬,多無壓痛,可隨呼吸上下移動。若為囊腺瘤則觸之有囊性感。瘤內出血時,出現發(fā)作性右上腹痛,伴有發(fā)熱,偶見黃疸或寒戰(zhàn),惡心、嘔吐。右上腹肌緊張,壓痛。腫瘤破裂出血時,出現突發(fā)性右上腹劇痛,腹膜刺激癥狀,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早期可無任何癥狀,待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下列臨床征象:
1.腹塊型 此型較多見,患者除發(fā)現上腹包塊外,常無任何癥狀。體檢時可捫及腫瘤,其表面光滑、質硬、多無壓痛,腫塊隨呼吸上下移動。如為囊腺瘤,觸診時可有囊性感。當腫塊逐漸增大而壓迫鄰近臟器時,可出現上腹部飽脹不適、惡心、上腹隱痛等癥狀,超聲或肝CT檢查,可發(fā)現肝臟占位性病變,邊界較清楚,多有包膜。
2.急腹癥型 腺瘤由單獨動脈供血,動脈一般沒有結締組織支持,瘤內出血經常出現,有時會導致包膜破裂,在一項研究中表明50%的病人經歷過腺瘤內急性出血,病死率為6%,大的病灶與小的病灶相比出血危險性更高。瘤內出血時,患者可有突發(fā)性右上腹痛,伴有惡心、嘔吐、發(fā)熱等,體檢時可有右上腹肌緊張、壓痛及反跳痛,往往誤診為急性膽囊炎而行手術,術中才發(fā)現肝腺瘤。腫瘤破裂引起腹腔內出血,患者可出現右上腹劇痛,腹部有壓痛和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癥狀,嚴重者可因出血過多造成休克。
本病術前診斷較難,誤診率高,國內報道50例,其誤診率達85.7%。對于右上腹出現腫塊,緩慢增大,平時無癥狀,或僅輕微隱痛、上腹脹痛、惡心等,全身情況較好。體檢時發(fā)現腫塊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其表面光滑、質硬、無壓痛,隨呼吸上下活動,應考慮本病的可能。對右上腹有長期腫塊的患者,突然發(fā)生右上腹劇痛或有腹內出血征象時,應考慮腺瘤破裂的可能。若出現上述表現的為已婚女患者,且有長期口服避孕藥史,則對本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1.肝癌 本病應與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肝癌相鑒別。一般根據病史、病程、病情進展、AFP及B超動態(tài)觀察有助于鑒別。肝腺瘤主要應與原發(fā)性肝癌相鑒別,因肝腺瘤易誤診為肝癌,特別是低度惡性的肝癌,肉眼亦很難區(qū)別,需病理多處切片,反復仔細鏡檢。原發(fā)性肝癌多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肝功能異常和AFP升高。如有口服避孕藥病史應懷疑本病。
2.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 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彩色多普勒示血流增強,可顯示從中心動脈放射向周圍的血管。病理肉眼可見中心星狀瘢痕。
3.急腹癥
肝腺瘤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肝腺瘤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