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瘤別名:生長抑素瘤綜合征
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瘤 的檢查:
激發(fā)試驗 十二指腸鋇餐造影 胃鋇餐造影 胰腺的CT檢查 胃基礎胃酸分泌量測定(BAO) 餐后2小時血葡萄糖(2HPG,PBG) 葡萄糖耐量試驗
1.實驗室檢查
(1)胃液分析:胃酸過少甚至無胃酸
(2)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試驗下降。
(3)基礎血漿生長抑素測定:為診斷本病的主要依據,任何被懷疑有生長抑素瘤可能的病人,都應測定其血漿生長抑素水平。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正常人的生長抑素水平<100pg/ml,生長抑素瘤病人為0.16~107ng/ml,平均15.5ng/ml。但少數病人也可能出現假陰性結果。
(4)激發(fā)試驗:對于臨床上懷疑有生長抑素瘤可能,而血漿生長抑素水平又不升高的病人,可通過激發(fā)試驗來進一步明確診斷。
①甲苯磺酰丁脲(D860)激發(fā)試驗:靜脈注射甲苯磺酰丁脲后,有腫瘤存在者可因刺激生長抑素的釋放,使血漿生長抑素水平明顯升高,而無腫瘤者則不升高。
②鈣-五肽胃泌素試驗(Calcium-Pentagastrine Test):本病病人在靜脈注射鈣(葡萄糖酸鈣)和五肽胃泌素后3分鐘,血漿中生長抑素水平可增加2倍,10分鐘后逐漸恢復正常;無論胰腺或胰外生長抑素瘤病人,伴有肝臟轉移者,其血漿生長抑素水平也顯著增高。該試驗不能使正常人或胰腺腺癌病人血漿中生長抑素濃度增高。
2.定位診斷
(1)胃腸鋇餐或十二指腸低張造影檢查:對位于十二指腸降段或胰頭部腫瘤,可見充盈缺損、十二指腸環(huán)變大、壓跡等改變,但對胰腺體、尾部腫瘤無幫助。
(2)B超、CT或MRI檢查:由于本病瘤體通常較大,??砂l(fā)現胰腺原發(fā)腫瘤及肝臟轉移性腫瘤,定位診斷率高。
(3)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能顯示胰腺多血供性腫瘤及其肝臟轉移灶,對本病的定位診斷意義與B超、CT和MRI相仿,診斷率大于85%。但這些檢查都只能確定腫瘤的存在,而不能作出定性診斷。
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瘤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瘤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瘤找醫(yī)生
更多 >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瘤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榮昌縣中醫(yī)院 榮昌縣 二級甲等
-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 杏花嶺區(qū) 三級甲等
- 煙臺毓璜頂醫(yī)院 芝罘區(qū) 三級甲等
- 天津醫(yī)科大學代謝病醫(yī)院 和平區(qū) 三級甲等
- 云南新新華醫(yī)院 盤龍區(qū) 三級
- 寬城縣醫(yī)院 寬城滿族自治縣 二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