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乙型腦炎補體結合試驗概述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該病毒產(chǎn)生的血凝素能使雛雞、鴿、鵝和綿羊等紅細胞凝集。成熟的乙腦病毒有V1、V2和V3三個結構蛋白,用相應的單克隆抗體證明,V3有4個與免疫相關的抗原點,其一為中和抗體決定簇,另兩個為組和亞組特異性抗原決定簇,還有一個既有血凝也有中和抗原決定簇。此外,乙腦病毒還有型特異性的可溶性補體結合抗原。乙腦患者受上述病毒抗原的激發(fā),病后血中可產(chǎn)生血凝抑制抗體,中和抗體和補體結合抗體,據(jù)此檢測患者上述三種抗體可作為該病的血清學診斷指標,通常用免疫測定或免疫熒光技術檢測特異性IgM抗體,具有早期診斷意義。
溶血性乙型腦炎補體結合試驗正常值
<1:16。
溶血性乙型腦炎補體結合試驗臨床意義
(1)乙腦患者補體結合抗體一般出現(xiàn)較晚,據(jù)報道發(fā)病1~2w,該抗體陽性者僅12.8%,僅維持半年,凡受檢者該抗體陽性必然是新近感染,故單份恢復期血清大于或等于1∶16即有診斷意義。
(2)一般雙份血清檢測所得抗體效價有4倍以上增長即有診斷價值。如雙份血清的抗體效價均為1∶8或更高,而恢復期血清并無4倍以上增長,則須分析是否急性期標本采取時間過晚,故需重行采集恢復期血復查,籍以判定抗體效價與本次感染的關系。如仍有疑問則需用中和試驗加以對比核實。
結果偏高可能疾病:
流行性乙型腦炎。
溶血性乙型腦炎補體結合試驗檢查方法
取材:血液。
溶血性乙型腦炎補體結合試驗的原理:乙腦患者可產(chǎn)生特異性的補體結合抗體,故常規(guī)補體結合試驗也是診斷乙腦的血清學診斷指標之一。
試劑:
(1)抗原制備方法同血凝素,并以健康鼠腦同法制備正常組織抗原。
(2)鼠抗乙腦病毒血清,一般要求效價為l∶64或更高。
操作方法:
(1)綿羊紅細胞懸液,溶血素和補體均應先行滴定,各配成最適工作濃度。
(2)抗原滴定,用倍比稀釋的抗原和抗血清作方盤滴定,凡能與最高稀釋度血清結合而出現(xiàn)完全不溶血的最高稀釋度抗原量為1U,如1∶16為1U抗原,實驗用2U即1∶8稀釋抗原。
(3)正式試驗:受檢血清經(jīng)56℃30min滅活后,先作1∶4或1∶8稀釋,以免高濃度血清導致非特異性結合,繼作倍比稀釋,按補體結合試驗常規(guī)操作。凡不溶血的為陽性,溶血為陰性,對照管結果應符合要求。結果計算是以呈現(xiàn)陽性的受檢血清最高稀釋度為該受檢血清的補體結合抗體效價。
溶血性乙型腦炎補體結合試驗注意事項
乙腦中和抗體是證實乙腦感染的重要指標,但其檢測常用小鼠、地鼠腎以及雞胚細胞等進行,其原則是該抗體與病毒結合后,使病毒失去感染力,據(jù)此分別根據(jù)小鼠死亡率、地鼠腎細胞培養(yǎng)的病變以及雞胚單層細胞空斑減少,分別測出抗體效價,方法雖敏感,但操作麻煩,一般檢測難以完成,需送專業(yè)病毒研究所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