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細胞抗體(ANGA)概述
“抗中性粒細胞抗體”(ANGA)通常指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患者血清中的抗體以及抗中性粒細胞膜成分抗體,這些自身抗體與“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不同。測定ANGA可以協(xié)助診斷臨床上各種引起粒細胞減少的疾病。
常用的有間接免疫熒光法與ELISA:
1、間接免疫熒光法實驗原理:將熒光素標記在相應的抗體上,直接與相應抗原反應。
第一步,用未知未標記的抗體(待檢標本)加到已知抗原標本上,在濕盒中37℃保溫30min,使抗原抗體充分結(jié)合,然后洗滌,除去未結(jié)合的抗體。
第二步,加上熒光標記的抗球蛋白抗體或抗IgG、IgM抗體。如果第一步發(fā)生了抗原抗體反應,標記的抗球蛋白抗體就會和已結(jié)合抗原的抗體進一步結(jié)合,從而可鑒定未知抗體。
2、ELISA法:是以免疫學反應為基礎,將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與酶對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jié)合起來的一種敏感性很高的試驗技術(shù)。由于抗原、抗體的反應在一種固相載體——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進行,每加入一種試劑孵育后,可通過洗滌除去多余的游離反應物,從而保證試驗結(jié)果的特異性與穩(wěn)定性。
抗中性粒細胞抗體(ANGA)正常值
間接免疫熒光法,ELISA法:陰性。 (注:具體參考值請根據(jù)各實驗室而定。)
抗中性粒細胞抗體(ANGA)臨床意義
ANGA陽性多見于多系統(tǒng)自身免疫紊亂常伴有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如系統(tǒng)紅斑狼瘡(SLE)、干燥綜合征、Graves病以及混合性自身免疫性紊亂?;羝娼鸩 ⒎腔羝娼鸩『吐粤馨图毎籽〉牟《靖腥究砂橛忻庖咝灾行粤<毎麥p少癥,尤其是EB病毒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中性粒細胞抗體出現(xiàn)在HIV感染的非癥狀期且在癥狀期大量增加。
抗中性粒細胞抗體(ANGA)檢查方法
抗中性粒細胞抗體(ANGA)注意事項